公司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产品在鱼类养殖技术中的应用(选自公司专刊)

(一泓生物——鲫鱼养殖技术专刊)

(一)鱼种养殖

1、池塘条件

池塘最好东西向,面积不限,在沿海地区一般以100-300亩左右为宜,而内陆地区一般为10-30亩为宜,水深在1.5-2米左右为宜,池塘护坡完整,现在很多池塘以水泥护坡为主,进排水系统配套,每5-10亩配增氧机一台,200亩池塘约配3-4个料台,每个料台配两个投饵机。

2、清塘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淤泥,漂白粉、生石灰等彻底消毒,翻耕塘底曝晒不低于半月。

3、鱼种养殖

①大概在5月中下旬,根据当时气温,选择连续晴天,放养前4-7天,注水50-70cm左右水位,施基肥,以发酵好的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无机肥即可,全池泼洒,培育鱼苗下塘后有较多的适口天然饵料(轮虫、枝角类等)。

②在放苗前必须试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观察水色,呈灰白色、黄绿色或淡黄色为宜,即可放苗。密度大概在6000-10000/亩,放苗时,需控制温差,一般在3摄氏度以下,打包袋在上风处静置半小时左右,然后袋口朝下放苗,同时在六月中旬可套养南美白对虾1-2万尾/亩。

③在鱼种规格达到40-50/斤之前,以菜粕为主,定点投喂,定时检查是否吃完,是否需增加投喂量。大概规格达到40/斤时即可驯化,投喂颗粒料为主,时间大概在八月上旬开始,这时可适当搭配鲢鳙大片养殖。

④加强水质管理,控制蓝藻等有害水质的发生,鱼病预防(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

⑤在此过程中需要搬罾降低密度,这样规格较为整齐均匀,大概养成规格在5-7/斤。

备注:现在部分养殖户青睐大规格的鱼种2-3/斤,养殖周期短,上市快,效益可观。因此进行这种养殖模式时,就需要调整,放苗时密度大概在4000-5000/亩左右。

(二)成鱼养殖

1、精养模式

该模式主要集中在大丰、东台、射阳、滨海等沿海滩涂。

银鲫;1500-2000/亩规格5-7/斤      

白鲢:20-30/亩规格0.5-1/

花鲢:30-40/亩规格0.8-1/

成鱼起捕规格:7-9月份出热水鱼为0.5/尾以上,热水鱼规格越大,单斤售价越高;冬季清塘规格为1/尾左右。单位亩产量多在1200-1500/亩。

2、混养模式

主要是因为银鲫鳃出血病的爆发,难控制等因素诱发沿海地区养殖模式的转变,即以草鱼、鲫鱼、鳊鱼混养为主。

通常以鲫鱼为主,配养草鱼,同时搭配少量花白鲢、鳊鱼等。鲫鱼密度为700-800/亩,规格为5-7/斤,规格养成0.7-0.8/尾;草鱼为400-500/亩,规格为5-10/斤,养成规格在1.5-2.5/尾。

3、鲫鱼饲料

江苏鲫鱼饲料,整体档次较高且特点鲜明。

鱼种养殖前期以浸泡后的菜籽饼、豆浆等为饵料,中后期多以小厂加工料为主,蛋白含量在26-28%。成鱼养殖以沿海地区为例,通常前期投喂饲料厂自配料居多,蛋白含量约28%;中后期投喂大厂品牌料,中期(6-10月)饲料蛋白含量不降反升,约30-33%,后期可达28-30%,饵料系数在1.6-1.8之间。主要原因在于前期水温低,鱼长速慢,使用低蛋白饲料可以控制成本;6月份进入养殖中期,此时养殖水温在25-31℃,气候环境最适宜,投喂高档料有利于鲫鱼快速生长。

沿海区域如射阳、大丰、东台地区,鲫鱼饲料市场容量约80万吨,占全省淡水鱼料总量的1/4。养殖户多为大户,一般拥有两个以上的塘,单个池塘面积在120-1000亩不等。因塘口较大,多配备自动投饵机,且沿海风浪大因而增氧机配备较少。当地饲料厂有丰环、苏泰等通常与养殖场形成合作社或隶属于养殖场,大厂包括通威、海大、恒兴、正大、淮大江、天成等。

4、水质管理

1)黑水原因

①黑水是由隐藻和膝口藻形成优势群体引起。

针对这类有害藻为优势群体的情况,建议首先进行改底(如靓底  ,精端底改),减少藻类可利用的有害物质,而后人工施加有益藻的种子,进行快速的培育优化,从而取代隐藻或膝口藻,成为优势藻类。就比如肥水肽(育藻精华液+藻种+艾利特。适当配以水底双改冠菌水康素调节水质,效果更佳。

②有机质过多引起的黑水

此种塘口往往氨氮偏高,并且水体有毒物质多,如果不及时分解有害物质,甚至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建议先改底(靓底精端底改)连用两次次,再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水康素+艾利特,进行水质调节;如有需要,可同时进水引入藻源,培养有益藻类。

2)红水

①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目前最受关注,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红色);二是甲藻所产生的甲藻毒素。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先大大排水,然后进水,重新培育藻相,同时应适当全池泼洒抗应激产品(超能+肝胆舒)增强体质。

②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此种形式的“红水”,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的时候就已经产生巨大损失,是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威胁之一。产生原因是由于池塘瞬间缺氧而引发藻类大量死亡。其红色产生的机理主要是水中溶解态有机质、悬浮物质以及水体本身对入射光线的折射与反射。

主要特征表现为

a.通常发生在两个时间段,每年的4-5月份以及8-9月份。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养殖池塘垂直对流剧烈,养殖池塘容易出现急剧的缺氧导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

b.池塘表观上看为红色,透明度大,通常在50厘米以上,将水打起后并非红色,为淡绿色,水色较清。

c.各种鱼严重浮头,如果补救措施不及时或不正确,容易发生泛塘;

d.池塘边和水面的浮游动物非常多,主要为枝角桡足类,分析为缺氧引起;

e.此类池塘溶解氧非常低,表、底层溶解氧趋近均一,通常在09以下,显微镜镜检其藻相发现,池塘的浮游植物几乎没有。

处理方法:换水10-20cm,补充藻源;精端底改改良底质与艾利特水体解毒;肥水肽育藻精华液+超能全池泼洒。

3)蓝藻水

蓝藻产生的原因:其生长速度主要是受温度和肥料两个因素的制约,在常温条件下,由于受温度的制约,蓝藻并不能大面积爆发,但是在25-35度水温条件下,由于蓝藻表面积比其他单胞藻要大,具有接触吸收营养源的优势,更易生长繁殖,如果控制不好,蓝藻会大量繁殖爆发危害。

建议处理方案:靓底精端底改改底,杀灭或抑制底部有害菌群,阻断有害物质的产生(甲烷等),然后解毒爽水露全池泼洒,补充有益菌群(施美特、活粒菌等),彻底打开底部的通透性,使上下水体处于一个良性的物质循环状态。

4)倒藻现象:

在养殖生产上,池塘水体藻类繁殖过旺难免会有老化死亡,新老交替本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因连续高温或气温、水温骤变、暴雨引起,水体分层和盐度骤变等,引发的藻类大批死亡,我们俗称为倒藻。所谓倒藻是指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甚至变浊。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会漂浮一层死藻(一般呈黄色漂浮物状,也有部分塘在下风口形成一层“油膜状”)。水体往往粘稠度会增大,泡沫多、大,且长时间不易散,有些甚至泡沫呈现比较脏的土黄色。但是要强调的是,池塘一旦发生倒藻,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体的某些变化,比如看到死藻、油膜、泡沫等表象,但是实际上底部的危机要远远大于水体的,因为一旦倒藻,浮在水面上的死藻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量的死藻,有机碎屑会沉积在底部,腐败、发黑、发臭,弧菌也会依附在死藻、有机碎屑上繁殖滋生。一旦倒藻,底部有机物、腐败物质积累,底部溶氧不足,容易引起底部大量厌氧型异养型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很有可能引起翻底现象。

建议处理方法:先换水10-15cm ;其次精端底改连用两天,第一天以实际水体来处理,尽可能转化水体与底质中有机物,第二天以塘底面积为处理对象,调节底部菌群;最后解毒肥水(肥水肽+艾利特

5)亚硝酸盐偏高:

养殖中后期,残饵粪便的积累,死亡藻类的沉淀积累,连续阴雨天,藻类产氧能力不强,底部溶氧不充分,使得亚硝酸盐居高不下,摄食不旺,体质下降,诱发了很多病害,影响了防病治病的效果。

高亚硝酸盐对银鲫生理机能有哪些危害:

a.食量降低,活性变差

b.鳃组织病变,呼吸困难,有浅浮头现象,开增氧机效果不明显

c.内脏器官充血中毒

建议处理方法:先用氧化型颗粒产品去氧化亚硝酸盐:增氧颗粒、过硫酸氢钾  、大苏打、靓底精端底改等;然后艾利特解毒;最后补充生物制剂(施美特)。

6)氨氮过高

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不超过0.4mgL为宜,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过高就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造成其中毒,甚至死亡。池塘中氨氮过高通常是由于养殖中投饵量过大,过剩残饲料就会变成以氨氮为主的肥料肥;此外养殖动物排泄物的累积,过高的放养密度和过度施肥都是造成水体中氨氮浓度偏高的重要原因。

建议处理方法: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曝气1-2小时;精端底改降解氨氮,改善底质;全池泼洒泓菌1,全池干撒施美特,加快水体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5.病害防治

1)寄生虫病


①车轮虫病

分为两属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其中小车轮虫吸盘退化,吸附不紧密,对苗种阶段危害较大。其主要寄生于体表和鳃部,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症状。病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会成群绕池狂游,引起苗种大量死亡。

建议处理方案:外用:生物碱全池泼洒;控制发酵不充分的有机肥的使用量,改善水质环境,使水质环境不适宜其生长繁殖。

②指环虫病

病源为指环虫,寄生于鳃部,其大量寄生时,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妨碍鱼体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建议处理方法:外用甲苯咪唑或车指抑生素(生物碱)等全池泼洒;然后隔一两天可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最后调节水质以防水质恶化(泓菌2水底双改冠菌水康素)。

③斜管虫病

病源为斜管虫,虫体有背腹之分,背部稍隆起,腹部中部有一喇叭状口管。寄生于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功能,食欲差,体消瘦发黑,靠近塘边浮在水面作俯卧状,不久即死亡。

建议处理方法:外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兑水后全池泼洒;或阿维菌素溶液全池泼洒,第二天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

④   孢子虫病

    病源为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鳃、鳞片、咽喉、肠、肝、肌肉等部位,常见的有咽喉碘孢虫,鳃上碘孢虫,肤孢虫等,感染初期,鳃上有白色孢囊,寄生部位粘液增多,鳃丝腐烂肿胀,感染后期,咽喉肿胀或溃烂,有大量孢子虫孢囊,死亡量急剧增加,下风处会集中大量非缺氧性鱼群。

    建议处理方案:放养前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的红蚯蚓等中间寄主;定期投喂孢子虫药饵(雷丸槟榔散+恩诺+超能+肝胆舒);外用环烷酸铜等全池泼洒;切忌心急乱投医,胡乱用药,过量用药,造成药害。


⑤面条虫病

病源为舌型绦虫,主要危害1龄鱼种和夏片。摄食明显减少,体变黑,消瘦,腹部隆起,解剖后发现3-15cm左右的白色线条状虫体。


建议处理方法:内服阿苯达唑+川楝陈皮散+肝胆舒3-5天。

2)非寄生虫病

①烂鳃

a.细菌性烂鳃

     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常有污泥附着,鳃盖内侧有充血,中间表皮常被腐蚀呈圆形或椭圆形型小孔,被称作“开天窗”。

     建议处理方法:内服五黄粉+超能+恩诺(或氟苯尼考),连续投喂4-5天即可;外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全池泼洒。

b.白鳃或鳃霉引起的烂鳃

     由真菌引起,鳃部呈苍白色有点状出血或出血现象,主要是以鱼种发病率较高,会出现大量暴发性死亡。

     建议处理方法:外用水杨酸全池泼洒,隔天再使用一次;最好配合精端底改靓底来改善底质,避免真其他有害微生物继发性感染。

c.寄生虫引起的烂鳃

     病鱼鳃部具有大量粘液,严重时呼吸困难,镜检即可确认(车轮虫,指环虫等)

     建议处理方法:外用阿维菌素、甲苯咪唑等杀虫药全池泼洒即可。

d.药害引起的烂鳃

    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导致鱼鳃被腐烂,鳃丝水肿呈现白色,有缺损。

    建议处理方法:先用艾利特解毒,其次全池泼洒超能+肝胆舒;同时内服超能+肝胆舒+板蓝根+五黄粉,连用5-7天,增强体质,保肝护胆。

e.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

    鳃丝被腐蚀,带有污泥,呼吸困难

建议处理方案:先适量换水10-15cm ,同时处理底质(精端底改靓底)连用两天,效果更佳,其次水体解毒(艾利特)最后肥水(小球藻液+肥水肽活力培藻肽)。


②细菌性肠炎(气单胞菌)

    病鱼游动缓慢,肛门红肿,解剖检查,腹腔内有大量透明腹水,肠内无食物,有粘液,肠壁充血发炎,严重时,肝脏溃烂,伴有烂鳃等。

    建议处理方法:内服氟苯尼考+五黄粉+超能+肝胆舒,连用7-10天;外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全池泼洒一次即可。

③赤皮

    建议处理方法同上。

④细菌性出血病:病源主要为致病性嗜水单气胞菌,鱼体口腔,上下颌、眼眶、鳃盖、鳍条皆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严重时发现伴有肠炎和烂鳃症状,死亡量较大。

    建议处理方法:内服恩诺+超能+k3+五黄粉连用5-7天;外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二氧化氯消毒一次即可;注意水质情况,以水质是否良好来决定外用消毒剂的时机和剂量。

⑤鳃出血病

    病源为鲤疱疹病毒2号,鱼体发黑,独游,鳃丝充血,眼球突出,伴有点状出血,鳃盖部位也会发现点状出血等症状。离开水面鳃部流血或跳跃几下即出血,死亡鱼体鳃盖一边会出现一个红色椭圆形板块,俗称美人斑。一般发生于5月上旬-6月底,水温在18-28度时流行,如春季发病,到秋季水温降至28度以下,并稳定与20几度时会复发。

发病原因:

a.物种资源退化

b.底质:有很多养殖户为了经济效益延后出鱼,导致下一茬的养殖周期变短,于是不清淤,不晒塘情况下,就开始放养。这样,整个水体自净能力很差,在没有外力帮助下,底泥易变质发臭,耗氧,有害菌滋生,菌相改变,水体通透性闭塞,藻相改变,结果就是水体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极不稳定,鱼体一直处于应激反应状态,消耗能量,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被其他致病因子感染发病,增加鳃出血发病概率。

c.药害

    杀虫药与抗生素的滥用乱用

d.投喂方法不当

    应根据池塘实际情况(溶氧、水温、规格、水质、天气)投喂,切忌盲目追求生长速度,过量投喂,或暴饮暴食。

e.过高密度

    有部分养殖户放养密度过高,达到3000-3500/亩,追求产量,增加了发病概率,且一旦发病,却难以控制。

    建议处理方法:底质:在4-5月份须处理底质(以氧化型底改为主,可杀菌抑菌,调节菌相);增氧:尤其要对底部进行增氧,该发病池塘,病鱼不耐氧,死亡量较大;保健:a.内保健:内服超能+肝胆舒+长效乳酸菌连用7-10天,禁用抗生素;b.外保健:外泼超能+肝胆舒或板蓝根或五黄液,增强体质,保肝排毒;同时交叉配合使用水底双改冠菌施美特等活菌调节水质,禁用杀虫药。

6.银鲫销售

    江苏鲫鱼几乎行销全国,北可至黑龙江、内蒙,南可达广西、广东,西可抵新疆、拉萨,部分产品甚至出口韩国。


    2012年江苏省鲫鱼价格普遍在6-8/斤之间,塘租多在900-1500/亩,平均单位效益在1500-3000/亩,多数地区盈利可观。

7.新品种推荐:中科3号;优点: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碘泡虫病发病率低,成活率高。

上一篇:鲫鱼养殖品种(选自公司专刊)
下一篇:养殖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